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家长在填报志愿过程中的角色
来源:《2004高考志愿填报思路与技巧》 2005-6-2 16:21:37 【字体:小 大】

 每当高考之前,在涉及获取高考信息的各种场合,我们看到最多的人,是疲惫、忙碌的家长们。

  家长们在孩子填报高考志愿中扮演的角色,可谓“形形色色”。事关“一锤定终身”的人生关键时刻,其对子女的关注,用“鞠躬尽瘁”或“春蚕到死丝方尽”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考生的选择。

  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在填报志愿的实践中,家长的意见“正”、“反”作用都发生过,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在本节中,我们例举比较普遍的现象,提出一些基本思路,以便考生家长从中“寻找”适宜自己的经验。

  1、以孩子的目标为意愿

  这部分家长说:孩子18岁成人了,他们有能力,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家长可以提建议,提供填报资讯,大主意由孩子自己拿,让孩子对所选学校和专业有所爱,才能有所学,最终人尽其才。如因家长干涉,进了校门,学无兴趣,耽误自己,抱怨父母,甚至痛苦万分,直至退学。这类家长比较民主开放,也明智,他们的子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优点是自立能力强;短处是容易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他们认为:如子女学习成绩能达到重点线以上,有明确的专业目标和兴趣,对所选高校及其专业的学术特点、业内影响有清楚了解,能对您有条有理地分析一通,应尊重他的填报想法。

  另有一种认识同样值得注意:现在的孩子接触社会活动少,自己的职业取向不明确,更不知所选专业毕业后是否好找工作,如只凭一时的兴趣、爱好选专业,很容易失误,必须以家长的判断为主,才能避免上学及择业的烦恼。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还有一些父母则因自己对教育一类事知之甚少,而有心无力,只能听任子女自己去选择。那就全凭考生个人的见识和运气了。

  有几个事例很典型,既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性,又弥补了他们社会知识的不足,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结局也较圆满。

  (1)不能把考生当小孩

  张老师--某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儿子今年高中毕业,正在紧张地备考。在他家我们聊起填报志愿的事。

  “可不能把他当小孩”--这是张老师的第一句话。

  别以为孩子老实懂事,就什么都听家长的,其实他心里有自己的主见,你可不能强迫他什么都听你的。有时他嘴上不说,可心里不服,即使勉强按你的要求做了,也不会做好。上高二时我儿子就时常谈起将来要学什么,想法挺多。渐渐地孩子的想法与我的意见大方向趋于一致。作为家长现在要做的是利用自己的资源,先围绕他准备要报考的专业,做广泛的调查、研究。我已查询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等十几所开设法律专业的大学,连上海外国语大学新开的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基本情况也做了了解,详细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优劣,当然最后还要看孩子自己的成绩,能不能够得上理想的目标。

  这位张老师是学法学和逻辑学的,孩子把大学的专业目标定在法律方面与父亲平时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大有关系。张老师就说:你不能等到快高考时,才按照你的思路要求孩子,平时的交流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对你敬佩、对你信任,他才会比较尊重你的意见。当然,在最后报考前我们也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孩子高中在理科班,他发现在文理兼收的法律专业,理科录取分数比文科高,就想转到文科报考。按文科报考,他数学上有优势,语文和外语就相对弱了,所以有一定风险。我就与他一起讨论各自的利弊,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还是按理科报考。同时把我对要报考专业的分析再分析给他听,看他如何考虑。

  离高考还有三个多月,也不能让孩子天天只扎在功课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与身心都不利。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去“打扰”他一下,让他了解一些围绕高考的事;还让他不间断地了解一些国内外新闻。

  其实,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他进行选择,也是要让孩子自己有“成人”的意识,不要事事依赖父母。培养他真正在“大事”上做主--从报考大学开始。

  张老师还是有些远见的。他不但在具体技术上指导孩子,还想到让孩子通过自我选择,培养健全的独立人格。难得!

  还有一个正面经验值得家长参考。

  (2)微观尊重宏观引导 

  此题目是“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开工业园管委会”陈国强先生一篇文章的标题。

  这位先生以自己成功的经验告诉人们:“在2001年高考中由于我运用的方法得当,我的孩子以一分也没浪费的状态‘稳、准、顺'地步入中国医科大学。对此问题我的体会是,从宏观角度看,学生家长应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因为家长的社会经验、阅历终究比学生深得多、广得多。此时的考生主要精力没放在这里,而是集中精力备战高考。但在微观的志愿填报问题上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家长只起到引导和谈个人看法的作用。”

  陈先生接着讲到家长和孩子怎样达成一致意见。他认为:在高考前,此时不要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家长可以在学生学习之余聊一下:想学什么专业、是否想去外地学习?此时的家长一定要有明确的意见与目标。这一意见与目标建立的基础是: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要为学生长远考虑,为学生前途考虑,冷静思考“我们是否存有自私的意念?”特别是家长在考虑学生是否报考外地院校时应防止出现这类想法。报考外地有其优势,学生能选择一个好点的院校和好点的专业,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占绝对优势的考生来说,这一点极为重要。另外,通过几年的外地的大学生活,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个飞跃,家长也可以在精力上、工作上有个“充电”的时间和过程,何必让学生与家长“固守一地”呢?

  这是一位明智的家长,而且方法运用得当,孩子能够接受。结果都很愉快。

  2、家长也有犯错的时候

  在每年高校录取的新生中,都有一批学生入学后对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要转系换专业。在我们的耳畔,某某大学学生不思进取、荒废学业、半路退学等等新闻从未间断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所学专业的厌倦;这厌倦的因素之一便是以父母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或由中学老师包办志愿。在上了大学的同学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当初要不是我爸爸让我报这个专业,我早就学……了,肯定比现在强多了”;“早知道……专业是这样,我当初真不应该听他们的,后悔死了。”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毕竟比子女阅历丰富,是优势;父母又是自己,无法代替下一代去生活。也许,有时让“不听话”的孩子跌一跤,他就会在今后比较稳健地走一段自己的路。

  何况,家长也常有“犯错误”的时候。

  一位成功的“过来”人(学生)认为:一方面,许多考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又非常主观,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

  我们首先要承认,家长和老师在学生的报考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都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因为家长的社会经验、阅历终究比学生深得多、广的多;而高三老师毕竟长期从事毕业的辅导工作,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言而喻。但是,家长和老师也只能起到引导和表达他个人看法的作用,真正落实到志愿填报问题时,还是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自己拿主意,毕竟这是孩子们在人生当中第一次意义重大的抉择,他们也可以从中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张硕,2002年北京文科考生,第一年高考得分较低,复读一年之后现考入对外经贸大学物流专业。该同学对作者说:

  我应该算是一个冷静的人,平时对自己的评价一向都很客观,几次模拟考试的估分也都比较准确。北京2002年的高考是先填志愿,然后再考试。也就是说你要在考试之前先估计一下自己可能发挥的水平以及大致的位次排名。如果是我自己判断的话,我觉得根据我平时的实力,应该报考对外经贸大学这类学校比较有把握。因为我是文科考生,我本人又喜欢学经济或者法律类的专业,可以说报考该校是既保险又理想的选择。

  但是我的父母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这所学校不是综合性的大学,文化底蕴不够浓厚。他们还是建议我考像人民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强一些的大学。而尽管我也比较喜欢人大,但是一般来说,它的分数要比对外经贸大学高出一些(20分左右吧),我觉得有些冒险:如果发挥理想的话还是有希望的;如果发挥不好的话则有可能落榜。所以我不是特别想冒这个风险。

  而偏偏当时我的班主任在这个问题上和我父母的意见是一致的,她也建议我报考人大,而且老师认为我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努一努力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我其实真的觉得自己考人大实在有些勉强,我不想给自己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个问题上,我和父母争论了很长时间,但最终我还是听了父母的意见,第一志愿报了人大。

  也许真的是心理作用,自从报完人大之后,我总是觉得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且模拟的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最后高考的时候我只考了515分,不用说上人大了,就算是对外经贸也不够,而且还差得很远呢!我实在不甘心只考一个二批院校,所以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读。

  虽然说那一次落榜有我自己实力不够的原因,但我觉得心里压力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当时我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冒险报考人大的话,我想结果应该不会是去年那样。所以在2003年的志愿填报过程中,尽管是先出分后报志愿,而且我考得还是不错的。但我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填报了对外经贸大学。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我有些报低了,可结果证明多亏我没有报人大,因为它这一年的录取分数比头年增长将近20分,即使我考上了,也只能被调剂到其他专业。这次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